首页/无极娱乐平台中国西藏网讯 巍巍雪山下,茫茫草原上,糌粑、酥油茶、青稞酒,已然成为人们对藏族饮食的固定印象。鲜有人知,除了青稞酒,一个西藏本地孕育的葡萄酒品牌,渐渐风靡于藏族人的餐桌。
借问酒家何处有,纳西乡中雪山下。西藏东部,高山深谷间,藏着一个纳西民族乡。初夏时节,家家户户的小院里,葡萄、石榴等果木成荫,娇艳的三角梅争相怒放。来到村民家中,主人必会以自制的葡萄酒待客,酒香醇厚,色泽浓艳。品尝间,不禁好奇:西藏高原之上,何时形成了酿制葡萄酒的风俗?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当地村民讲述道,盐井地区在唐代就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一直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早在18世纪中叶,来自法国的传教士进入此地传教,修建了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随着天主教的传播,传教士也教当地修女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从那以后,当地群众一直延续着种植葡萄,酿制与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200多年来,引自法国波尔多的华夫人和玫瑰蜜葡萄经过高原严酷气候的自然选择而驯化,已完全适应当地环境。纳西民族乡的葡萄酒,既饱含法国人的浪漫细腻,又不失康巴汉子的豪爽大气。尤其从当地村民“先品一小口,再干一大杯”的饮用习惯中,就能充分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完美融合。
图为获得第八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的达美拥干化干红葡萄酒(图片由曲措提供)
1983年,康巴汉子洛松次仁出生于盐井纳西民族乡。13岁时,洛松次仁走出大山来到天津。祖国的富饶与强盛,大都市的繁华与绚丽,深深感染着年轻的洛松次仁。
2009年,洛松次仁来到国内唯一一所研究葡萄酒的专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习深造。借助纳西民族乡的人文传统和地理气候优势,洛松次仁回到家乡,联手在校结识的汉族老师——葡萄酒学博士高捷,共同创办了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开始打造世界最高海拔的葡萄酒,并以孕育产区葡萄的雪水之源——达美拥雪山命名。
在高捷博士的帮助下,酒厂建立了实验室、生产车间、包装车间,还通过了严格检测,获得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2009年10月,酒厂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第一批优质葡萄酒,开创了西藏地区葡萄酒产业商品化的先例。
2015年,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昌都市科技局的帮助下,公司建成了西藏唯一的“西藏高原葡萄栽培与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达美拥葡萄酒的品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敢为天下先,创立西藏第一个本土葡萄酒品牌,绝非易事。经年累月的坚持,换来了企业质的飞跃。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年产量从2009年的7吨跨越到2017年的410吨,年产值达3830万元。2017年3月,公司参加“第八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达美拥葡萄酒荣获金奖。同年还获得“西藏自治区著名品牌”殊荣。
纳西民族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活着纳西族、藏族、汉族、白族等各民族村民,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是这个乡的一大特色。
2016年5月,洛松次仁的公司成立了“达美拥扶贫办公室”,着重开展“精准扶贫”和产业化扶贫两项工作。
2009年,当地群众葡萄种植面积仅100亩左右。近年来,为解决葡萄酒生产原料问题,更多地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公司持续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种植酿酒葡萄达6000亩,为农牧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带动纳西、木许、曲孜卡三个乡镇葡萄种植户,年户均增收逾8000元。
2017年公司收购葡萄240吨,为农牧民增收140余万元,整体收入比2016年翻了一番。当年,公司解决临时就业702名、固定就业19名,分别为他们增收20余万元和70余万元。
除了产业扶贫,公司的扶贫方式还涵盖了教育扶贫、医疗帮扶、无息贷款、危房改造、公益赞助等。2016年起,公司长期帮扶两名在校贫困学生,每年捐助3万元,目前共计花费金额10余万元。此外,每年还在盐井小学发放“达美拥”励志奖学金,共计4500元,并在纳西民族乡举办的国家扶贫日“圆梦助学”捐款仪式中捐款2.2万元。
图为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全额资助的学生噶丹拉姆(右一)(图片由曲措提供)
九年磨一剑,藏族学生洛松次仁与汉族老师高捷,从无到有,建立起西藏第一个葡萄酒品牌——达美拥。品牌的发展壮大,既依存于当地纳西族、藏族、汉族、白族等各族农牧民的勤劳双手,又带动他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品一杯达美拥葡萄酒,各民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融滋味,醇香绵长。(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