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娱乐-网址进口的葡萄酒,按规定要贴上中文的标签,对于大部分葡萄酒购买者来说,其实只要把酒瓶翻到背面,查看一下中文的标示,就可明白是从哪个国家、哪个庄园生产的什么葡葡品种的酒,完全可以不理会漂亮的原产国酒标上复杂的一行一行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
可其实看懂葡萄酒不是难事,稍微懂一点英文的人,只要两眼从繁复的酒标上扫过,就可明白是产自哪里、什么庄园、什么葡萄品种、什么年份的酒,根本不用把瓶子翻过来看背面。
更重要的是,原产国的酒标上,标示的信息一定比后面贴上的中文标示丰富得多,对于大多数充满好奇心、热爱博才多学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看”葡萄酒,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再说了,当你经常出入香港、澳门的免税店,或者在欧洲或者澳洲旅行时,那儿的葡萄酒,可没有翻过来可辨的中文标识,这么说来,看懂葡萄酒,应该是站在一瓶葡萄酒面前就应该立刻学会的本领了。
并不是所有葡萄酒酒瓶上都会标示葡萄种类。澳、美等生产国规定一瓶酒中含某种葡萄75%以上,才能在瓶上标示该品种名称。传统的欧洲葡萄产区则各有不同的规定,如德、法,标签上如果出现某种葡萄品种名称时,表示该酒至少有85%是使用该种葡萄所酿制的。新世界的酒标上较常看到标示品种名称。
葡萄酒的名称通常会是酒庄的名称,也有可能是庄园主特定的名称,甚至可能是产区名称。
酒瓶上标示的年份为葡萄的收成年份。欧洲传统各产区,特别是在北方的葡萄种植区由于气候不如澳、美等新世界产区稳定,所以品质随年份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在购买葡萄酒时,年份也是一项重要参考因素,由此可知该酒的酒龄。
葡萄酒生产国通常都有严格的品质管制,各国的酒等级划分方法不同,通常旧世界的产品,由酒标可以看出它的等级高低。但新世界由于没有分级制度,所以没有标出。
就传统葡萄酒生产地来说,酒标上的产区名称是一项重要信息。知道是某产区的酒,就大略知道该酒的特色、□味。某些葡萄酒产地的名称几乎等于该瓶酒的名气。
装瓶者不一定和酿酒者相同。酿酒厂自行装瓶的葡萄酒会标示“原酒庄装瓶”。一般来说会比酒商装瓶的酒来得珍贵。
著名的酿酒厂常是品质的保证。以布根地为例,同一块葡萄园可能为多位生产者或酒商所拥有,因此选购时若只看产区,有时很难分辨出好坏,此时酒厂的声誉就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而新世界的产品一般生产者和装瓶者都是同一企业。
一般容量皆为750ml,也有专为酒量较小的人所设计的375ml、250ml和185ml容量的葡萄酒和为多人饮用和宴会设计的1500ml,3000ml和6000ml容量的产品。
通常以(°)或(%)表示酒精浓度。葡萄酒的酒精浓度通常在8%~15%之间,但是波特酒、雪莉酒等加度酒的浓度比较高(约18%~23%),而德国的白酒酒精含量一般较低(10%以下),且酒带有甜味。
新世界葡萄酒的酒标较为清晰明了,而且都用英文,所以较易看懂。对新世界的酒标最主要记住:酒名(或品牌),所用葡萄品种和产区名,年份则次之,因为新世界的气候相对稳定,大部分中低价酒年份对品质影响的意义不是太大。
旧世界的酒标很少标示出葡萄品种,因此,庄园或者产地名称是重要的信息,不同国家的等级制度也是必须掌握的信息。
法国酒标签中极重要的是产地名称,因为产地名称几乎等于是该酒的质量评级。此外,法国的分级制度中,若是属于较好的AOC(法定产区酒)级酒,则酒标上也会突出该酒的产地名称。
品管与分级制度是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实施后,意大利酒才开始提升。不过由于分级制度并不完善,不一定能保证产品品质,往往只说明酒的出处及该区的法定条件。
德国的酒标签虽然不易看懂,不过分级制度严谨,德国于1971年实施葡萄酒分级制度,葡萄的含糖量是决定等级的要素。只要记住日常餐酒(Tafelwein)、乡土餐酒(Landwein)、法定产区酒(Qualitatswein)和优质法定产区酒(QMP)的关键字,就可以区分该酒的品质。
优质法定产区酒(QMP)根据糖度不同,分为6个级别,分别是Kabinet(一般葡萄酒)、Spatlese(晚摘葡萄酒)、Auslese(贵族霉葡萄酒)、Beerenauslese(精选贵族霉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精选干颗粒贵族霉葡萄酒)、Eiswein(冰葡萄酒),它们也是选择德国葡萄酒时应该关注的标志。
西班牙的酒标签上除了标示分级制度(四种等级)外,特许酒会标上陈年时间,另外著名的雪莉酒则会标明所属类型(Fino、Amontillado、0loroso、Creamn等)。
各国对葡萄酒的等级区分都有着不同的制度,法国的AOC,西班牙的DO,意大利的DOC和DOCG,德国则以葡萄的含糖量来决定等级。但相同的是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确保葡萄酒不会变为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化饮料。
IGT(没有按法定产区规定所产的酒,但由于酿酒者的自由度较大,所以很多IGT品质相当优秀,不少表表者是最高质的意大利极品,价格和质量直迫法国列级名庄)
日照和雨量等气候因素影响,天气状况不佳的年份必然影响该年的葡萄酒的量与质。对种植葡萄来说,所谓天气不佳是指成长期缺水分,采收期日照不足或者降雨过多等因素。因此,葡萄酒标上的年份可以让我们知道这瓶酒的酒龄,对于旧世界的葡萄酒来说,年份可以推断出此瓶酒的品质。
新世界的葡萄酒基本可以忽略年份的影响,但对于白葡萄酒来说,新鲜的总是比较可贵,降价处理的白葡萄酒都是因为年份久了,像熟透的水果,再继续放就要坏掉。
葡萄酒爱好者通常喜欢随身带着一张葡萄酒年份表,甚至详熟于心。记忆力不好的葡萄酒爱好者也不必慌张,因为专家对某国家或区域年份好坏的评分只能作为参考,而非绝对标准。因为在同一国家或区域内也存在不同小区的区域微型气候。大气候不好,并不能代表所有大区内的小区都差。就算是同一小区,不同酒庄的葡萄品种也可能对气候有不同的要求。另外有些酒庄在不好的年份采取了对葡萄的深度精选,以量制质,或采取一些人工补救法,所以酒的品质也未必比好年份差很多。因此对年份表不必盲目崇拜。
酒标上标识的年份是葡萄收成年份,如果没有标明年份,则表示该酒由不同年份的葡萄混成,除少数(如汽酒、加度酒等)例外,没有年份的葡萄酒都是品质不算好的葡萄酒。年份对于旧世界葡萄酒而言会更重要些,因为它们的气候不如新世界稳定,酒的质量随年份变化会很大。
把酒标上下左右找三遍,都找不到Merlot、Cabernet Sauvignon等字眼,为什么呢?并不是所有葡萄酒瓶上都会标出葡萄品种。澳洲、美洲等生产国规定一瓶酒中含有某种葡萄75%以上,才能在瓶上标示。传统的欧洲葡萄产区各有不同的规定,如德、法,标签上如果出现某种葡萄品种名称时,表示该葡萄在酒中至少有85%的含量。
旧世界的葡萄酒会使用该地区的法定葡萄品种进行混合酿造,将各种葡萄的优点突出,减少缺点,以达到较佳平衡;几千年的历史下来,人们已经非常清楚各个产区的主要葡萄品种;新世界则注重多突出单一葡萄品种的特征,多会使用单一葡萄酿制葡萄酒。所以旧世界的酒标上少有品种标示,而新世界就一般都有标明。
许多在欧洲的葡萄酒出产国都有上千年的酿酒历史,如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在葡萄酒行业称之为旧世界;在欧洲以外的葡萄酒出产国种植酿酒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历史大都在几百年左右,如澳洲、美国、新西兰等,在葡萄酒行业称之为新世界。
波尔多和布根地是法国的两大葡萄酒产区,这两个产区名庄遍地,却各不相争,因为波尔多以产浓郁型的红酒著称,而布根地则长于生产清淡型红酒和清爽典雅型白酒。记住这一个小秘密,在选择法国酒的时候就更加心中有数了。
理论上当然是高级别的酒更优秀!但由于许多国家的法定管制有疏密、差异,所以也有例外。例如,意大利的IGT酒是指没有按照该产区的法定生产规定所产的酒。但由于酿酒者的自由度较大,所以有很多IGT品质相当优秀,甚至超过意大利的最高级别DOCG.其中不少表表者是最高质的意大利极品,质量和价格直逼法国列级名庄。对于酒迷来讲,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选酒圈子。
同样的葡萄酒,为什么身价会差那么远,从几十元到上万、几十万甚至无价。原因有五个:
3.葡萄酒原产地的特色风味,例如有些葡萄园很小,但品质出众,而且又独一无二,因此如果市场需求大,价格自然就会上涨;
4.需要使用特殊的葡萄品种,例如Syrah的成本是Chardonnay的两倍;
5.葡萄酒定价的最重要因素是供求情况,如果某个酿酒商的葡萄酒供不应求,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10%(如许多上等布根地葡萄酒和加州纳帕谷酿酒商的葡萄酒),则它的葡萄酒价格就会非常高。
酒签上能标示着Chateau的酒,一定是只有从种植到装瓶的整个过程都在同一庄园内完成的葡萄酒,才能如此标示。有一些酒庄只负责种植葡萄,而酿酒是由另外的酿酒厂来完成的,这样的酒就不能叫庄园酒了。
法国波尔多的名庄酒一般都比较贵,但它的副牌酒,就实惠好多,并且品质也不错。许多名庄除了正牌酒也会出副牌酒,这是为了保证其正牌酒的品质和声誉,各庄园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凡达不到酿制正牌酒标准的葡萄、葡萄汁都不会用于酿造正牌酒,但并不等于这些葡萄、葡萄汁不能酿酒(而且会有相当的数量),通常会用来酿制质量标准比正牌酒次一等级的副牌酒。由于都是采用同一庄园的葡萄和酿造技术,副牌酒都具有正牌酒的神韵,但浓郁与复杂程度以及留香时间就不及正牌酒,自然价格也实惠许多且年轻时即可饮用。
每一个庄主都有他自己的审美观,有的喜欢简单的酒标设计,当然也有的庄主热爱绘画艺术,会请艺术家来帮忙设计酒标,例如波尔多名庄武当王。但庄主不是画家,漂亮的酒标并不代表漂亮的酒。但是,酒标越详细,标示的产地范围越小,葡萄园位置越详细的酒,品质也越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