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娱乐-手机app占领高卢地区的北方民族逐渐皈依天主教,教会经常受到国王或贵族的馈赠。在勃艮第,自6世纪起,开始有将葡萄园献给教会的纪录,从而开启了勃艮第教会种植葡萄与酿造葡萄酒的千年传统。
在中世纪,包括葡萄园在内的所有土地都归国王与封建贵族所有,教会通过接受赠予,也拥有土地,甚至还可以向贵族买地扩充面积。教会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オ真正画上句号,所有教会的葡萄园全部充公,最后经拍卖变成私人的产业。
墨洛温王朝( Merovingiens)的勃艮第国王 Gontran在公元587年首开先例,将葡萄园捐给第戎市的St. Benigne修道院的修土们。公元640年, Amalgaire公爵将哲维瑞-香贝丹村的葡萄园捐赠给贝泽修道院( Abbaye de Beze),成为现在的特级园贝泽园。
公元775年,查理曼大帝(C harlemagne)将阿罗斯-高登村的葡萄园捐赠给St. Andoche教会,成为现在的特级园查里曼,教会经营此园近千年,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才结東。867年,査理曼大帝的孙子,西法兰克王国的查理二世( Charles II)也曾经将夏布利及St.Loup修道院捐赠给St.Martin de Tour教会
拥有葡萄园的修道院内,有专门负责种植葡萄与酿造葡萄酒的修士或修女。虽然修道院强调劳动的价值,但他们并不一定投入所有的工作,通常会雇用农民帮忙完成较简单且粗重的农事。修士们除了负责生产教会所需的葡萄酒,也对葡萄的种植与酿造进行试验和研究。举凡葡萄的修剪、引枝、接枝、酿酒法以及葡萄酒的品尝分析等,都曾经是修士们研充的主题,这让勃艮第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勃艮第葡萄酒的精髓一 - climat的概念,就是中世纪教会提出的新观念。climat指的是一个有特定范围和名称的土地上,因拥有特殊的条件,可以生产出风格特殊的葡萄酒,也就是法文中的 terroir一词在勃艮第的传统用法。
他们经常把这些特殊的 climat以石墙为界划分开,成为所谓的clos(围园),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勃艮第的葡萄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数以干计、其中还包括许多围有石墙的历史名园。
在诸多教会中,对勃艮第葡萄酒影响最深的是910年在马贡内区成立、属本笃会( Benedictine)一支的克里尼修会( Cluny),以及11世纪在夜丘区成立的熙笃会,这两者都是源自勃艮第,但影响遍及全欧洲的重要教会。
虽然这些带着改革色彩的教会关注的核心并非酿造葡萄酒,但意外地奠定了勃艮第葡萄酒业的基石与名声。欧洲其他地区,如德国莱茵高(Rheingau)产区,也有熙笃会的 Kloster Eberbach修道院,都在其所在地的葡萄酒发展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马贡内地区主教所捐赠的位于霞多丽村的葡萄园。同属克里尼的圣维冯修道院(St. Vivant de vergy),在夜丘区也拥有葡萄园,如冯内-侯马内村的侯马内-圣维冯。在哲维瑞-香贝丹村也有11世纪初由贵族与地区主教捐赠的哲维瑞城堡( Chateau de Gevrey),虽不是修道院,却是克里尼修会的产业与酿酒窖。
克里尼修会为复兴本笃会精神而兴起,在极盛期全会有一千四百五十家修道院。但两百年间,修道院内的会规日渐松懈,生活过度逸乐,本笃会强调祈祷与劳动并重的精神变得淡薄,之后逐渐没落。
为了延续本笃会的精神, Roberto di Molesmes于1097年在勃艮第第戎市南方的沼泽区熙笃,成立了强调劳力与苦修的熙笃会。修会内的生活相当简朴,甚至可以说清寒,连祈祷礼仪也力求纯朴。因将工作视为祷告,修士亲自从事农耕、烹饪、纺织、木工等以生产生活所需。这样的改革理念引起许多回响,到12世纪时全会在欧洲有多达五百多家修道院,也意外地推动了农工技术的发展。除了以葡萄酒闻名,熙笃会也生产与修道院同名的奶酪。
熙笃会母院离金丘区葡萄园不远,也有相当多捐赠的葡萄园,现今的特级园李奇堡。不过,最知名的是由熙笃会修士经营六百多年的梧玖庄园,这是勃艮第最有名的历史名园,主要来自12世纪的捐赠。修士协同葡萄农耕作,在园中亦设有酿酒窖。
公元1336年,这片广达50公顷的葡萄园四周开始筑起围墙,成为clos(围园)的典范。其他熙笃会的修道院也拥有一些名园,如 Notre Dame de Tart修道院所拥有的塔尔庄园,自1141年以来,这片7.5公顷的葡萄园都没有分割,完整地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