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无双娱乐-在线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及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深化,传统酿酒产业紧跟经济发展理念与思维焕发产业活力。经历了几年市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这两年酿酒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全酿酒行业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向好局面。
在某种意义上酒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我国通过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创新发展,酿酒行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我们可以分析总结出当前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市场变化与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077.4万千升,同比增长3.3%。其中饮料酒产量6050.1万千升,同比增长1.0%;发酵酒精产量1027.3万千升,同比增长19.6%。
1-12月,主要经济效益汇总的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781家,其中亏损企业336个,企业亏损面为12.1%。2017年1-12月,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239.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1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7.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44.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0%。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12月份饮料酒及发酵酒精制品累计进出口总额60.2亿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累计出口额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6%;进口额47.1亿美元,同比增长8.8%。
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1198.1万千升,同比增长6.9%。
效益:2017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93家,其中亏损企业128个,企业亏损面为8.0%。1-12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54.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28.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5.8%;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3%。
进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12月份白酒商品累计进出口量1.9万千升,同比增长5.7%,其中累计进口量0.2万千升,同比增长27.6%;累计出口白酒数量1.7万千升,同比增长3.1%;1-12月份白酒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同比增长0.1%,其中累计进口总额0.7亿美元,同比下降1.9%,累计出口总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0.4%。
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4401.5万千升,同比下降0.7%。
效益:2017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啤酒企业447家,其中亏损企业132个,企业亏损面为29.5%。1-12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76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8%;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2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
进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12月份啤酒商品累计进出口量107.7万千升,同比增长14.8%,其中累计进口量71.6万千升,同比增长10.8%,累计出口量36.1万千升,同比增长23.8%;1-12月份啤酒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累计进口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出口金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
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100.1万千升,同比下降5.3%。
效益:2017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244家,其中亏损企业31个,企业亏损面为12.7%。1-12月,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2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0%;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1.6%;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3%。
进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12月份葡萄酒商品累计进出口量74.2万千升,同比增长16.7%,其中进口量73.3万千升,同比增长17.1%,出口量0.9万千升,同比下降7.3%;1-12月葡萄酒累计进出口总额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进口额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出口额4.3亿美元,同比下降19.6%。进口葡萄酒中,装入2升及以下包装的葡萄酒累计金额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装入10升以上容器的葡萄酒累计金额1.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出口葡萄酒中,装入2升及以下包装的葡萄酒累计金额4.4亿美元,同比下降19.5%。
效益:2017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21家,其中亏损企业3个,企业亏损面为2.5%。1-12月,规模以上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9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0%;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0.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2.0%。
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12月份黄酒商品累计出口总额0.3亿美元,同比增长3.8%;累计出口数量1.5万千升,同比增长8.0%。
效益:2017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其他酒生产企业245家,其中亏损企业17个,企业亏损面为6.9%。1-12月,规模以上其他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00.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6.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6%。
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酒精生产企业完成总产量1027.3万千升,同比增长19.6%。
效益:2017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酒精企业131家,其中亏损企业25个,企业亏损面为19.1%。1-12月,规模以上酒精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01.2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15.0%;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3.3%;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9.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3%。
进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12月份发酵酒精制品累计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同比下降74.5%,其中累计进口金额0.3亿美元,同比下降92.8%,累计出口金额0.9亿美元,同比增长90.7%;1-12月份发酵酒精制品累计进出口量17.3万千升,同比下降81.6%,其中累计出口量14.0万千升,同比增长244.5%,累计进口量3.3万千升,同比下降96.4%。
在名酒企业的带动下,全行业积极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智能转型,努力提质增效,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部分名酒企业精准研判,措施得当,调整到位,实现了逆势增长,释放出“复苏”信号,为产业带来春风: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品牌建设成果凸显;国际化力度增强;人才培育再上新台阶。
2017年中国白酒企业产品销售业绩数据靓丽,利润增速极快,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现,今年可谓是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转折年,对此,白酒行业最坏的时期抑或已经过去,名酒需求渐旺,名酒价格回升,白酒价格带趋稳,显示出根植消费传统的白酒有着深厚的消费基础,潜力依然无限。
如果说2016年主要是高端白酒的独角戏,那么2017年,在一线高端名酒带动下,诸多二线名酒品牌快速走出调整期,开始了新的弯道超越。在白酒业散发阵阵暖意的时节,中国白酒的高端、次高端产品一路呈现高速上升的态势,从产品结构上看,高端系列产品,次高端系列产品是增长的主力军。
2016年我国规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125.7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97.2亿元,既显示了销售情况的改善也说明价格出现回升。2017年规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54.4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28.5亿元,中国白酒价格延续了2016年回升态势。
白酒价格回升的积极因素逐步积累。尤其是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扩张,为价格回升夯实基础。消费升级对于白酒是非常大的红利,也是非常大的机遇,其中主要是消费能力、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发生变化。消费升级不是简单的价格升级,但首先是价格升级,其次是产品升级,不断开发高端产品。
加强品牌梯度培育;强化品牌重塑;建立清晰结构的品牌;消费品牌化,提升品牌号召力;海外推介注重统一品牌文化等系列品牌建设工作愈加受重视,2017年酒企品牌建设成果凸显。
今年,无论茅台、五粮液等一线企业,还是衡水老白干、今世缘、西凤等二线企业在品牌瘦身,品牌聚焦方面动作频频。意在加快品牌梳理和精准定位,构建适应市场化需求的清晰产品结构,聚焦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化品牌口碑。
2017年,白酒企业在系列海外推介中非常注重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品牌文化。很多企业意识到,白酒对海外传播时应该先是“中国白酒”,先让大家知道“中国白酒”,然后讲还有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白酒品牌,同时茅台有茅台的品牌故事,五粮液有五粮的品牌故事,泸州老窖有泸州老窖的品牌故事。
今天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已经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在消费品牌化的大背景下,为提升品牌号召力,在品牌建设方面,实施重大战略升级是行业企业2017年常见的动作。目的都是通过提升品牌文化与消费者形成步调一致的生活思维方式,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具体表现为顺时而为,符合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品牌文化更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和体验。
近年来,白酒产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在支撑高品质白酒产业上的成果转化,有力助推了白酒传统生产工艺不断积累与创新,为整个白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017年,整个白酒产业更是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着整个白酒行业的有效升级与发展。
大数据是近年来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在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牵头联合五粮液集团、电子科技大学、浪潮集团成立了“中国酒业大数据中心”,这不仅有效推进了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更是促进了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立足整个白酒行业看来,大数据科技已成为推动中国白酒产业不断创新进步的有效推动力,中国白酒导入大数据科技也是中国白酒依托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升级的创举。
在2017年,白酒产业紧跟消费者主权时代的主旋律,深入开展以健康和体验为核心的技术变革,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产业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各项科研攻关工作,不断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的推广及实施步伐,通过科技创新为白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用消费者容易理解的科学方法,告知了消费者白酒到底是什么?白酒到底该怎么喝?喝白酒到底有什么好处?2017年,产业依托科技的力量掀起一场场落地有声的白酒科普教育活动,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健健康康生活。
将白酒推广到世界,是中国酒业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是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2年后,中国白酒真正的大规模国际化推广,并取得一定进展。在多年积淀基础上,2017年度中国白酒在征程国际化道路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且呈现出明显的一些新特点。
中国白酒试图用优质白酒调制出新颖的鸡尾酒的方式,以世界语言形式描述白酒,向世界讲述中国白酒故事就是积极探索国际化表达方式的重要体现。白酒鸡尾酒,在产品创新形式上,打破世界鸡尾酒以威士忌、伏特加等国外烈酒做基酒的惯例,酒企在国内外掀起以中国白酒做基酒的新风尚,有效刺激着市场消费活力。同时,形式多样的白酒鸡尾酒调酒大赛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从形式、专业度、口感等方面推进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
2017年,很多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上速度更快、出招更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汾酒等领军企业国际化市场拓展走出试水阶段,进入占市场、要效益的深耕阶段,深耕国际市场出招更实,且形式多样。在国际化市场拓展中,今年也正在悄然发生着两个转变:一是从宣传单一推广企业品牌转向站在国家与民族的高度对中国酒文化故事的传播;二是正从海外华人为主的推广转向如何走进洋人的世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白酒开拓国际市场尚未形成合力。今年在许多场合,中国白酒领袖企业领导高层一起抱团发展的呼声愈发高涨,在国际上呼吁用统一的声音和能诠释中国白酒的美妙载体,互搭“快车”,互相“拼车”,扩大世界市场朋友圈。以全球化的智慧和远见,参与全球酒业竞争,凝聚共识,抱团前行,共融共促,成为一种产业共识。
多年来,以白酒为首的酿酒行业本着以服务产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实现了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序性。2017年,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培育再上新台阶,不仅人才培育深度和广度有所提升,而且十分贴近生产与市场实际,人才培育再上新台阶。
2017年,白酒企业着眼于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部署,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参加“中国白酒中青年专家人才培养计划”专题研讨培训会,培育高技能人才成长做出切实工作。“中国白酒中青年专家人才培养计划”是整个白酒行业在中国酒业协会的牵头下,集全行业之力,为推进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2017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汾酒等酒企业开展了密集互访活动。行业企业之间也掀起互相了解,进一步促进白酒酿造工艺的学习与交流,增进酿酒匠人之间的友谊新风,并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工作机制,互访效果开始显现。
这意味着行业间技术封锁与壁垒逐渐打破。酒企业之间科技交流、技术探讨、观摩学习互访活动开始常态化,促进着彼此间人才业务技能的提升。
2017年,“秦含章基金”、“茅台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白酒学院”的成立,中国酒业协会与五粮液集团、四川理工学院共建的中国白酒学院,和中国酒业协会与五粮液集团共建的中国白酒酿酒培训基地的设立,以及“全国大学生品酒大赛”、“中国白酒鸡尾酒世界杯赛”等系列活动的隆重举行,标志着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更加活跃。
2017年是啤酒业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不管是在饱和点苏醒,出现先抑后扬,增速温和的走势,还是进口增加,出口活跃,啤酒国际化加快;不管是传统渠道变迁,电商渠道逞强,啤酒竞争渠道多元化;还是价格营销逞弱,体育、体验营销渐强,啤酒营销花样百出;不管是转型中高端,啤酒转型升级加快,还是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新风尚等等,都说明了我国啤酒行业发展中的变化。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与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复杂背景下,2017年,我国啤酒行业的基本面改变,即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由快转慢、由低质转向高质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从全年看,中国啤酒行业产量围绕饱和点徘徊,行业苏醒增速温和,逐步在饱和点徘徊苏醒,温和增长复苏态势明显,啤酒业产能、消费量、增速等一些数据就是最好的说明,但供需不对称、产销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等依然是影响2017年啤酒行业的主要方面。总之,整个啤酒行业先抑后扬,增速温和,进入了发展新时期、新阶段。啤酒企业发展势头由追求速度转向高质量的温和增长,成为2017年中国啤酒复苏的重要看点。
一年来,大批外国啤酒商被中国巨大的市场像磁石般吸引着,产品走进国门并快速增长,与中国啤酒企业欲分天下。在大批外国啤酒走进国门攫取市场的同时,中外啤酒除了在家门口短兵相接的同时,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积极拓展更广大的全球市场,把中国啤酒远销到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国际博弈成为中国啤酒的常态,且不说金星啤酒的广告漂洋过海到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宣传推广,也不谈英国飘舞着中国雪花,雪花啤酒登陆西欧市场引来喝彩,更不用说青啤举行青岛啤酒远销100个国家暨“一带一路”市场拓展发布会,从本土到亚洲、到欧洲,再到美国等美洲国家,“一带一路”让中国啤酒之酒香弥漫在世界诸国之上空,助中国啤酒走进了国际化的新时代。
2017年,在以青岛啤酒为代表的我国啤酒主力军团侧面迂回,积极布点,主动进攻,在国际市场表现异常活跃。
面对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化市场,燕京、华润雪花等中国品牌,将中国啤酒传递到世界各地。2017年1-12月,中国出口啤酒36.1万千升,同比增长23.8%;出口金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
2017年我国啤酒业的新变化之一就是国际化,逐渐加快了走出国门的节奏。中国啤酒国际化加快,说明了我国啤酒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结构出现新变化,但进入国际博弈时代的中国啤酒也面临着新考验与新挑战。
进入2017年后,国内外啤酒渠道的竞争加剧,在国内消费需求升级与国外啤酒大举进入国门的双重影响下,国内啤酒市场出现新变化。导致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渠道问题更为突出,啤酒行业作为快消品行业,其渠道变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俗话说得好,得餐饮者得天下,这对于啤酒来说尤其重要。现饮渠道、传统通路是啤酒销售的主要渠道。
有统计表明,80%以上的销量靠现饮渠道。各啤酒厂商拼抢餐饮、酒吧等渠道资源的也就不难理解了。2017年,竞争的主要目标在餐饮,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啤酒市场上餐饮渠道的数量占比为48.0%,其中华北地区最高,为57.0%,华南地区最低,为38.0%。餐饮渠道的销量比重就更大了,达到了54.0%。餐饮渠道的销售额比,更是超过了60.0%。
餐饮渠道之竞的重要不言而喻,餐饮渠道与消费者接触面广,成为啤酒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加之利润高、销的快量也大,总售点数多,单店销量、销售额较高等优势,让其成为 “兵家必争之地”。买店、锁店等愈演愈烈,雪花啤酒地毯式锁店对于在各省实现垄断优势的效果立竿见影,导致锁店竞争白热化。
由单一走向多元成为啤酒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些啤酒企业紧紧抓住多元化渠道,积极开发城市休闲娱乐场所,促进该渠道的啤酒销售。互联网+在啤酒业的强势出现,电商助啤酒渠道变迁正在进行时,由商超、餐饮、夜场等线下渠道向线啤酒渠道变革之热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啤酒行业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介入电商渠道的竞争成为啤酒渠道变迁主角戏,将渠道战场延伸到电商渠道成为啤酒企业不二选择。如利用微博、微信等。雪花啤酒、嘉士伯、喜力等也积极通过微博与消费者沟通交流。另外,社交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等平台也成为企业的试验田。
由于啤酒成本、费用等方面的支出上升,提升价格成为啤酒行业共识,年中到年末都有提价或者提价的冲动,多家啤酒企业提价部分产品,有10%-20%的提幅,当然包括青岛啤酒、雪花啤酒在内的大型企业。
为了未来生存,退出价格之战,寻找新的共赢的营销之策成为众多啤酒企业之选择。出现了体育、体验、价值、文化等营销方式。增强互动、鼓励消费者体验参与,以持续的生动的体验活动来拉动小众化消费成为热点。
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具有文化体育基因的“炫舞激情”NBA啦啦队选拔赛等都是青岛啤酒的活动,这些体验性、生动化的活动连续开展,把消费者体验与品牌传播、产品推广有机结合,各地啤酒节,通过体验营销促进了啤酒的消费。
当然,为今年的啤酒消费打开空间不仅仅是全球的全国的体育赛事和各种文化活动,还有各地举办的体育赛事和各种文体活动。如在许多城市,酒吧、夜市等成为啤酒的主要消费场所。在这些场所也要根据休闲娱乐的特点举办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有奖猜谜赢啤酒,飙歌喝啤酒,啤酒音乐会等活动。
2017年,上涨的原料成本,压缩了主流及低档啤酒的利润,转向中高档市场,发展中高端大单品,把中高档产品市场份额扩大,成为大部分啤酒企业的重点工作。当然,进军高端市场为的是谋求利润增长,以应对国内外啤酒竞争的之形势。进入2017年,啤酒业全面打响了优化产品结构的攻坚战。高端新品逐渐在啤酒市场亮相。
2017年创新发展成为啤酒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利器。改工艺提品质、靠研发出新品,啤酒企业的技术创新蔚然成风,大有星火燎原之势。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的啤酒,成为各大啤酒企业的重要工作。
2017年,靠创新提效率,靠技术进步促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啤酒企业转型的突破口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环保法以及环保税的实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啤酒企业显得极为重要,由传统啤酒业向现代绿色啤酒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各大啤酒企业面临这一形势,加快向绿色转型的步伐。通过转型升级,啤酒行业大而不强状况有所改善,产品附加值逐步升高,产品结构较为合理,行业三高(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等有所改观,消化成本升高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消费信心指数提高,企业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等等,所有这些都对啤酒工业提出了新要求;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揭示出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民需要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提升的基本趋势;行业存在的自身的问题,如产品结构、营销水平、技术手段等行业自身因素带来的弱化现象严重,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创新力、中高端市场竞争力低下以及产业生态化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都是未来时代中国啤酒需要面临的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葡萄酒产量为100.1万千升,比2016年减少13.6万千升,同比下降5.3%,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在进口葡萄酒的连续冲击下,中国葡萄酒产业虽仍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但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整体处于平稳向好态势,国产葡萄酒更注重品质,市场敏锐度提高,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品牌意识更强,产区更加自信。
2017年,国产葡萄酒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很多国产葡萄酒企业从开始的葡萄酒灌装加工,逐渐向葡萄酒酿造转变,开始自己种葡萄酿造品质优良的葡萄酒。中国葡萄酒行业历经迭代创新,目前已经从初期模仿的阶段发展到自驱创新的时期,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酒庄酒的集体崛起。15年前,中国葡萄酒产业还鲜有酒庄酒,供应市场的绝大多数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葡萄酒。
而如今,中国的酒庄葡萄酒种类越来越多,葡萄酒产区也从过去的以山东、新疆、河北为主要地区,发展为吉林通化、辽宁桓仁、宁夏贺兰山东麓、内蒙古乌海、甘肃河西走廊、云南香格里拉、四川川藏高原等全国多个地方都创建了自有风土特征的葡萄酒产区和新兴品牌。
为了引导、规范葡萄酒酒庄酒的健康发展,宣传和推广中国葡萄酒酒庄品牌和产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酒业协会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了“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
经过一系列的资格审查和专业品评,2017年,北京波龙堡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宁夏贺兰晴雪酒庄有限公司、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朗格斯酒庄(秦皇岛)有限公司、山东台依湖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酒庄达到标准,获得了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标识的使用资格,这不仅是葡萄酒品质的象征,而且意味着整个生产和流通环节都可以追溯。
中国酒业协会在发布的“葡萄酒酒庄酒”证明商标申请标准中就明确规定,葡萄种植、酿酒到灌装的全过程都必须在酒庄完成;葡萄定植后第三年方可出产,并实行限产,亩产在1000公斤以下;此外,对酿酒葡萄的种植标准也做了限定,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了品质。
2017年,越来越多的国产葡萄酒企业更多地开始关注葡萄酒市场,对市场进行调研,开始市场布局调整。在南方一些主要葡萄酒消费城市葡萄酒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开始调整市场布局,除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城市外,逐步向二三线城市转战;或者逐渐从南方地区向中原地区、西北地区开始转战。
例如烟台金色时代庄园的市场布局就从广东、福建逐渐向陕西、山西、河南、东北等地辐射,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新媒体营销模式外,还开拓了线上营销、直营店(体验店模式),目前已在山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开设直营店(体验店)30多家。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在北京、上海、南京、长沙、郑州、泉州建立了宁夏葡萄酒体验中心,推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宣传产区酒庄旅游,普及葡萄酒教育,从而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宁夏葡萄酒产区。
针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重点市场,宁夏国际葡萄酒交易博览中心与京东商城、万达酒店等合作,联合产区近100家优质酒庄,共同建设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线上综合交易平台,各酒庄围绕在一二线城市建立的体验中心设立专卖店,织好宁夏葡萄酒销售“网”。今后5年内,还将在全国60个城市建立宁夏葡萄酒“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相融合的市场体系。
此外,宁夏金葡萄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贺兰金山国际葡萄产业试验区观兰、贺兰传奇、嘉地酒园等41家酒庄(企业)组成统一的联合体,共同打造“金樽”葡萄酒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灌装、统一检测、统一监管,并根据产品分级标准,聘请专家评委进行分级(A、B、C三级),提出对应的产品销售指导价。通过把“金樽”葡萄酒作为主导品牌,实施一个品牌占领一个区域消费市场的“一品一区”战略,全面提升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
2017年,众多葡萄酒企业和产区更加注重产品推广活动,深耕销区市场。茅台葡萄酒全年在全国各地举办了近20场系列推广品鉴会;宁夏类人首酒庄11月在上海、济南、呼和浩特等10个城市开展10余场品鉴会,每到一地都选择当地最有名的老字号餐厅、最热门的人气餐厅,用美食美景美酒来开启一次最为愉悦的“宴遇”。
宁夏青铜峡产区、红寺堡产区先后在大连、深圳、香港等地组织了葡萄酒品牌推广活动,红寺堡产区还在安徽铜陵、成都设立了固定的红寺堡产区产品展销中心;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协会发起并主办了“来自国际葡萄酒城的芬芳——2017烟台葡萄酒产区全国巡展推介会”活动,5月下旬在郑州、西安,11月下旬在成都、泉州举行,推广产区和企业;四川甘孜州得荣县人民政府11月在成都举行得荣葡萄酒产区推介会,首开四川地方政府举办产区推广活动的先河。
多年来,国产葡萄酒的酒标设计常常招人诟病,要么土得掉渣丑得掉渣,要么拾人牙慧一味模仿甚至抄袭,与一大堆个性张扬的进口葡萄酒摆放一起,瞬间就被淹没得无影无踪。即便近年来个别国产葡萄酒的酒标令人眼睛一亮或者拍手叫好,但依然无法掩盖整体水平。
2017年,越来越多的国产葡萄酒开始重视、讲究和花功夫在作为脸面的酒标上了,提升产品颜值。有的紧扣自己的文化或特色,比如新疆丝路酒庄的骆驼形象、四川扎西尼玛龙酒庄的藏文化;有的大胆创意创新,比如宁夏金色美誉酒庄的银票酒标等。
尤其是2017年底这波围绕狗年推出的生肖酒表现最为明显,虽然酒标都以“狗”为主题,但各家却是各不相同:历年来在生肖酒的酒标设计上都表现不凡的新疆天塞酒庄,这次以藏敖形象设计酒标,不仅好看还富含深意。
俗话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正是它们对人类的忠诚、亲近,让设计师想通过它来表达在新一年的爱意,也由此确定了“爱(AI)未来”的主题。而爱的拼音AI也是人工智能的缩写,这一点从科技感十足的酒标形象上也能看出。除此以外,张裕葡萄酒的“黄金犬”、长城葡萄酒的“如意犬”、威龙有机葡萄酒的“窗花犬”、茅台葡萄酒“国画犬”等都极具中国特色,寓意美好、形式传统,设计感强。
除了酒标变化很大,2017年,有创意的葡萄酒品牌广告语也越来越多。广告语能最直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的价值理念,是一个品牌灵魂的体现。既要具有独特性抓人眼球,又要有创意的同时还不失有趣,这样才能和消费者加深情感交流。
丝路酒庄的广告语是“始于探索,终于收获”,表明丝路酒庄秉承匠心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力求精益求精,让消费者相信:一切美好和成就,都始于探索、终于收获。嘉桐酒庄以“气泡不断,青春无限”为广告语和倡导理念,鼓励以活泼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积极、勇敢地面对挑战,让人生永远洋溢着青春,在享受嘉桐带来的美酒体验同时,一定能感受到青春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新疆中菲酒庄用“善待自然”作为广告语,就是表明自己愿意移石成山,将戈壁变良田,一方面以自身行动大力倡导环保理念,一方面将品质非凡的新疆好酒呈现予世人,告诉大家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新疆天塞酒庄始终秉承着“呈现自然之美”的品牌理念,用最朴素的观念传递对美的追求,对葡萄酒文化的信仰,对匠心精神的传承。
其实,企业做产品都讲究品牌效应,品牌就是事无巨细都要有自己的调性,酒标和广告语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4、产区感官分析,产区课程编制和推广愈来愈自信的中国葡萄酒产区化时代来临
在经历了不断试错的成长后,消费者有了做出相对理性选择的信心和底气。近几年来,消费者在选择葡萄酒时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区分国产酒和进口酒,到区分来自哪个国家的哪个产区,到现在已经开始寻找最知名的酒庄。另一方面,中国葡萄酒产区自然环境复杂性全球居首,不同地区栽种的酿酒葡萄都可以产生不同的个性风格,生产出独具各自产区特色的葡萄酒。近年来,一批国产葡萄酒企业、酒庄已经做出了高质量的个性化产品,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中国风格葡萄酒产品群正在形成。
国产葡萄酒要发挥各个不同产区的特色和优势,就得首先客观公正地了解认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有何与众不同。例如,内蒙古乌海葡萄酒产区具有独一无二的沙漠气候和土壤条件,经过近50年的葡萄种植和近20年的葡萄酿酒实践,初步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风格。但是,什么是沙漠葡萄酒,沙漠葡萄酒的感官特征是什么,它与沙漠气候、土壤、植物、花果等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尚未做过系统的、权威的感官研究和论证。
为树立乌海世界沙漠葡萄酒形象,方便消费引导和产区推广,以中国葡萄酒教父李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国葡萄酒感官分析专家库30名专家,应乌海市政府邀请,对乌海沙漠葡萄酒产区进行了感观分析研究,开了全国产区感官分析之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通过本次专家论证,也为国产葡萄酒的准确描述和风格固化探索出了一个新的途径。
再以甘肃为例,2017年,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联合逸香教育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单位,收集和整理各类资料上千页,走访数十个酒庄,精心研发编写完成了系统的甘肃河西走廊产区课程认证知识体系,并在全国各地实施培训推广。
课程详细讲解了甘肃河西走廊产区的历史、气候与地理环境、种植与酿造、主要葡萄品种、主要产区等知识。甘肃河西走廊产区课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完善,填补了国际认证教育体系的空白,同时为世界葡萄酒的大家庭添加更丰富的内容。
以上所述无不说明中国葡萄酒产区化时代已经来临,产区形象正变得越来越具象,产区越来越对自己的独特风土、文化、产品、品牌等充满自信。2017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葡萄酒消费开始全面复苏并进入较快发展时期。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趋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增长新机遇,推动中国酒业国际化进程,实现民族产品跨入世界酒类大舞台的梦想。
国家相关政令法规的持续推动,使得理性饮酒推进不断深化。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便于行业引导更加规范、合理、有效,有利于将理性饮酒推广及酒类知识普及社会化、透明化,有利于推动酿酒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结合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15”,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新驱动,实现酒类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建立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区域优势显著、风格特色突出的产业格局,科学设计丰富多样、个性鲜明、多元化与差异化组合的产品结构,突出产品创新,提高质量效益,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推动全行业开展科技创新,鼓励酿酒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酿酒制造企业与酒类装备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联动机制,有组织地开展科技交流、技术探讨、观摩学习活动,打破行业之间的技术封锁与壁垒。通过产学研融合,强化技术攻关,在食品安全、现代检测、防伪技术、年份酒辨别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向酒类技术装备的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迈进。
协调引导酿酒行业集群发展,优化酿酒产业格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打造特色经济区域集群,培育优质酿酒辅料产区。优化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经济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发挥农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区域良性互动,通过规范中小企业产销经营,拓展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空间,达到大中小酒企和谐发展。
重视产品差异化创新,深入研究产品感官感受和酒体特质,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心理变化,精心研发行销对路的品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通过研发丰富多样、个性鲜明、多元化与差异化组合的产品结构,给消费者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和物质产品。
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质量要求,健全和完善酒类质量安全体系、质量体系和检测体系、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团体标准,实施企业标准声明制,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国家食品质量要求进行把关,保障消费者利益。
深入挖掘中国酒文化的民族底蕴,还原酒类产品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深刻内涵,积极开展酒文化宣传普及工作,引导理性消费、健康饮酒的消费理念。通过践行诚实、诚心、诚信的经营,树立行业整体形象,培育酿酒行业良好的社会和谐氛围。弘扬现代文明的酒类“新文化”,鼓励酿酒企业开展以酒文化博物馆、收藏馆、展示馆、文化宣讲论坛、文化旅游等酒类文化普及活动,提升品牌文化形象,推动中国酒文化的国际影响。
继续实施以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重点的人才战略,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从产业工人到技术人员,从科研带头人到酿酒大师的人才培育序列,通过开展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与考核,保证在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努力培养一支满足酿酒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实现我国创新型酿酒产业提供人才保证。